原因是什么?两个因素。
其一,肯定与近年来中心城区城市框架迅猛拉大有关。
前些年,说到南阳城区,无非是主城区+白河南。
如今呢,则是主城区+白河南+新城区+高铁片区+大西区+城北区。
最重要的,是新晋几个区域的地产开发,或风风火火、或方兴未艾,真应了“风水轮流转,今日到我家”的说法。
其二,与县域、乡镇的持续人口流入密切相关。
这一点,在白河南片区、西区等区域项目开盘现场的购买群体来源上,即可得到佐证。
在众多项目中,小编发现,一般的楼盘规模大多在30~70亩区间。
缘于蛮不讲理的地价,现在南阳城区超过70亩,即为大盘;100亩+,完全可视为超巨。
然而,有一现象不容忽视,即三、五十亩的楼盘,也常常分期开发。
为什么?
关于这个问题,小编请教了一做工程的老炮儿,以下是其透露的“秘密”,结论是:
但凡项目能满足分期开发的条件,大部分开发商都会选择分期开发!
1、项目分期开发,是实现“以小搏大”的最有效手段。
多年前曾接触过一家开发公司,项目位置相对较偏,占地约70亩,总建面12万平左右,项目分3期开发。
如果剔除土地款、报建费不计,开发商投入的启动资金不到500万,包括设计费、土方、建安工程等均在楼盘预售后结算。一期的销售款回笼后再滚动开发二期,三期依此类推。
换而言之,采用分期开发,付了土地出让金之后再加500多万,即可撬动一个市值数亿的项目(当时房价约5000元左右)。
过去是这样,如今依然如此。
分期开发始终是开发商热衷的模式。
2、运作周期内受市场消化制约,需要分期开发。
某一区域在某个周期内的市场消化量是一定的,如不分期开发,就会导致房源积压,开发商的资金压力、财务成本和市场风险系数都会变大。
曾经有一项目,老板自恃财大气粗,且对市场过度乐观,于是10栋1000多套同时开工,意图打造年度红盘。
然而,事与愿违,开盘实际销售时惨不忍睹,被市场狠狠打了脸。最后开发商还是坚持不到“天亮”,就倒在“沙滩”上了——资金链彻底断裂,项目全部停工。
3、分期开发,也是基于施工现场、推盘节奏和价格提升等考量。
例如需要通过分期,用二期用地作为一期材料堆场、土方堆放点和临时施工通道等;通过分期推盘,营造热销效应,为价格逐渐拔高铺路等。
对于开发企业来说,分期推盘策略主要好处有以下几点:
1、便于快速开工、快速开盘,缩短资金回笼周期;
2、便于根据市场对项目认知反应,灵活调整产品定位、销售策略,实现利润最大化,规避市场风险;
3、缓解资金压力,提高资金杠杆和资金周转效率。
分期开发的项目,各期在目标客户定位和区位、房源设计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。
如果按目标客户层来划次序,大多数项目都是:
刚需置业~刚需改善型置业~改善型置业
与目标客户次序相对应的,则是产品的位置和房源设计。首期一般区位较差,例如在边角位置、临马路边、或景观较差,面积以紧凑型为主;二期区位则略优,三期区位更优,户型面积也会增大……。
如是刚需置业,建议选择一期开盘时买入。
“低开高走”是楼盘常用的价格策略。例如某项目2017年一期开盘时,价位在6000元多点,二期开始逐步上升,第三期房价居然到1万元以上!
另外,后期的房源虽然价格上涨了,但质量并不见有所改善。
比如,某项目后期,尤其是最后一期的业主不断投诉,项目方为了按时交房,一味加快工程进度,导致后期质量问题多多。
当然,有些项目可能是首期质量差,业主维权后才会改善,首期反而成了炮灰。似乎工程质量问题无规律可循,但从价格方面而言,一期一般更实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