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南阳楼市网>楼市资讯>楼市动态>正文
金科博翠东方|博翠人生 | 谭盾:寻找未来的声音
编辑:南阳楼市网 2020年04月03日09:11 来源:南阳楼市网
   谭盾实验水的作品已经有20多年,从最开始的《鬼戏》、《地图》到在上海近郊的水乡朱家角建造水乐堂上演《水乐》。中国的传统文化,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音乐灵感,在李白的诗里,他读到“大音自成曲,但奏无弦琴”。大自然的声音,无论是山水、风火,还是鸟语都已经如此美妙,那么音乐还需要琴弦和乐器吗。水足够妙,它的无形,让它能适应任何一种形状,以水为乐器,谭盾尝试用水的声音结合交响乐的乐音,在《水乐》里,无论是半球型透明水盆、水管、摇水器、水锣、水音琴,或是漂浮在水中的木制碗等50多种有关水的装置,水都可以随物赋形。 

   苏轼《画水记》里说“画奔湍巨浪,与山石曲折,随物赋形,尽水之变”。诗文如此,音乐也一样。水的不同流速和状态,或激腾,或和缓,或磅礴,或沉静,都汇聚成谭盾的《水乐》旋律。

     小时候的生活很可能会影响你长大以后很多职业性的开创。谭盾在湖南乡下长大,从小就和大自然亲近。不像现在的孩子学音乐是从莫扎特、贝多芬和巴赫开始学,他的音乐之路,从水乐开始。

    湖南乡下的堂客们在河边淘完米,洗完菜后,拿出她们的打衣棒和洗衣板,谭盾至今记得那些被抛到半空的被单,落下溅起高高的水花,洗衣时击打出的美妙节奏,成了烙印在他记忆深处的水歌。

    谭盾现在的音乐创作,更多地回归到了对大自然的理论化表达。他常去湖南、贵州、西藏,倾听自然的声音,找寻古老的音乐,“城市里的喧哗和噪音,难免带给人一些浮躁和忧虑。回到自然中间去,能给你带来音乐真正的宁静。”写音乐要走心,走到心灵里去,写出来的节奏和旋律就会很不一样。

    “我有时需要更安静的空间,在乡下可以思考和冥想,那里总会出现点奇迹。”每次从纽约或是维也纳飞回中国,谭盾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农村,“听多了摇滚乐,贝多芬,还是要到山林里面去,听听雨水,听听风声,听听野外的一些奇怪的叫声,去洗洗耳朵,洗洗心灵。”在边远的山区静想和旅行,采集古老的歌调和音乐节奏,那些时候,谭盾觉得自己又回到一个用心做音乐的普通音乐人的角色。

    近几年来,他越来越强烈地感到,自己就像一个锁匠,每天苦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,想要用它打磨出一把精彩绝伦的钥匙,好去打开人类的心门,打开世界不同灿烂文化之间尚未完全敞开的大门。

    谭盾一直思考的,是中国的文化要走出去,一定要融合世界文化,占领教育。他创作《女书》,可以用民乐、用戏曲做,但却选择了用交响乐。因为每个国家都有交响乐团,而交响乐团会进入更多的音乐学院,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在上课时,可以弹中国的音乐,透过中国的音乐又可以看到孔子、老子。民族文化要走出去,最重要的是跟世界机制、世界文化、世界教育接轨。

    “莎士比亚、贝多芬在中国家喻户晓,是因为我们的课堂在讲莎士比亚,我们的音乐课在讲贝多芬,西方音乐已经进入到中国的教育体系,中国的音乐走出去时,不要走马观花,更不要天女散花;中国的文化走出去就是要拥抱世界文化,要进入他们的教育体制。”

     中国的艺术家如果想在西方打出一片天地,不是把贝多芬奏的更好,不是把巴赫奏得更好,而是需要用我们自己的方法去寻找一些新的思想。

    如今每创作一个新作品,谭盾都觉得背后有种使命感,总要去承载一种消失的声音,他想从消失的根脉中间,去寻找未来之音。

    “在当下的时代,越新越有价值的往往是越古老的东西。不管是艺术上的、工艺上的、还是技术上的,比如对天人合一理念的运用,西方甚至走在了东方的前面。”《女书》里有谭盾的担当,是为了让全世界唯一的女书文字得到传承和保护;就像为了保护长城,他创作了歌剧《秦始皇》;创作《地图》,来延续湘西的古老文化。

    除了音乐家的身份,谭盾还像一个人类学家、一个考古工作者一样,去追寻和发掘中国传统文化最深邃、最精彩、最具精神和灵魂价值的部分。“其实,每一天我都在苦苦思索,怎样用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产生互动和连接。”《水乐》所做的,也正是这样的尝试。

    “我觉得历史给了我一个机会,我身后有老子、孔子和菩萨,我不能辜负历史的这个重任。”为了用东方的艺术语言讲好一个西方历史故事,引申人类信仰的共通性和未来性,谭盾创作的全曲钟声,只用巴赫的名字“BACH”这四个音来完成,合唱的圣咏写法,是古老的中原与边远南方的音调,与这四个音形成历史和文化的对位。

    他把中国戏曲、说唱和易经、佛经的咏诵,也写成了一种歌剧式的咏叹调。器乐方面,谭盾通过东方“有机音乐”的理念,做了“水声乐队”,所有的小提琴、大提琴都用古代弦子和中国古琴的技巧,写出前所未有的中国乐风。这部用东方的戏剧语言诠释的西方歌剧,让东方戏剧与西方故事变成了一种世界语言。

     如果你想做一个中国的先锋艺术家,回归传统是最保险的方式,而跟随西方则是最冒险的方式。

    谭盾是在儒、释、道文化中成长的中国艺术家,他用东方的禅声与水乐,再现了一个西方人人知晓的故事,“我认为这本身的意义已经超出了这部合唱剧或歌剧的涵义:它会让东、西方人在艺术和美的深邃中,体会做人的道理和共同建树世界未来的认同和分享。”

    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,生活中的认知越丰富,眼见的可能性越多,接受的陌生越多,理解力越深厚,胸怀也越宽大。“艺术史是非常挑剔和吝啬的,如果你对艺术的感悟、角度不是新的,不能挑起一个崭新的思考,一个新的民族性视野,就不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。融合不同的元素,不要故作深奥,那会失去灵气,也会将人边缘化。”一加一等于一,阴和阳,内和外,忠厚与傲慢,而这些,谭盾已经练了20多年了。

  朱家角水乐堂,谭盾和日本矶崎建筑工作室合作,

    改造卫浴朱家角的老屋,2010年水乐堂建成,

    并在其中上演实景水乐“天顶上的一滴水”。

    1957年出生于湖南,谭盾是以创新而著称的中国作曲家、指挥家,对世界乐坛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。谭盾的音乐跨越了古典与现代、东方与西方等众多界限。他已赢得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和众望的各大音乐奖项,其中包括格文美尔古典作曲大奖,格莱美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,并被美国音乐协会授予2003年度“最佳作曲家”。

    本文节选自《谭盾:寻找未来的声音》

    完整版见《博翠传书》

    图文归《博翠传书》版权所有,谢绝转载

    博翠传书:生活艺典 传承之书

    《博翠传书》由著名媒体创意人令狐磊担纲主编监制,令狐磊是原《新周刊》主笔、《生活月刊》创意总监。从《生活》月刊到衡山·和集,他不断探索生活美学命题。他的先锋性不仅表现在做杂志时所形成的真知灼见,也是当下衡山·和集在美的形式下,提供内容和信息,构筑生活方式的聚合空间。

     《博翠传书》获得一致好评,首先源于其强大的创作团队。除令狐磊主编监制之外,此书还汇聚了覃里雯、张泉、李宗陶等国内一线传媒出版精英,代表了杂志出版领域的最高水准,保证了《博翠传书》的高品质。以覃里雯为例,先后供职于《经济观察报》、《周末画报》等媒体,透过媒体人敏锐的洞察,诠释《博翠传书》对东方人居美学最纯粹的理解。


    一直期待一本这样的书,山水予我灵感。

    以“千里江山”作引,一卷宋画,引出宋代之韵:山水,木构,竹筑,乐土的再思考。

    取材的对象要合适,杨明洁的虚山水,袁烽的竹里,琚宾的糖舍,他们对山水,竹木,乐土的追问,是有创见的回探梁思成,贝聿铭和谭盾。

    图集的部分是一幕戏的中场,见芥的赏石稳得住人心,近藤悟的「瞬」的植物贯穿了生死,一个是横盘,一个是纵向生长。紧接着黎晓亮的人物面孔,回到黑色,回归本质。

    再到柔软一些的,马岩松,叶锦添,林怀民,黄永松,他们情绪淡淡地说一说自己的人生故事,那些感悟,值得反复琢磨,越嚼越有味道。

    合上一本书,博达叠翠,是为“传书”。

    —— 令狐磊说

——共 [1] 页——
    关键字:南阳楼市、南阳房地产、南阳房产、南阳地产、南阳房价、南阳新楼盘、南阳房地产市场行情

免责声明:
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,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,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 (13598227718
文章搜索: